沈阳电吹风价格联盟

【省直一线优秀职工】李新:创新 开拓畅美高速建设别样境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记“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河北省高速公路京沪管理处沧南养护工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李新


        当你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欣赏着沿途多彩的风景,畅快旅行之时,殊不知,在全国十几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有上万名养护人用辛勤和智慧的劳作换来道路的畅通,为我们出行保驾护航。今天,我们走近一位普通的养护工人——河北省高速公路京沪管理处沧南养护工区李新,体验养路、护路的崇高与艰辛,领略他和工友们创新的执著与坚持。

        朝沐霜露晚披霞,风雨兼程保畅通。以李新为带头人的“创新工作室”创造出“五项国家专利,六项技术革新”创新成果,成为河北高速养护创新的楷模。2015年荣获河北省交通运输系统“十佳职工创新工作室”,2016年荣获河北省省直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2017年荣获“第三批100名河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李新本人被授予“河北省能工巧匠”、“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愚公能移山,

    咱小岗位也能发挥大能量”

        2001年,历经部队15年磨练,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对高速工作的向往,李新来到了京沪高速公路从事养护工作。

        在一次施工检查中,细心的李新发现由于风大和车速的影响,刚刚安装完毕的标志标牌时间不长就倾斜了,造成司机看不清标志信息,反应迟缓,如果遇到紧急刹车,容易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他和同事埋头苦思,从测量、画图纸入手,多次研究改进意见,挑选焊接材料,焊了改、改了再焊。两个多月后,他们的发明取得了成功,分别对应硬基础和软基础两种型号道路标志标牌固锁装置问世了。此装置消除了标志标牌由于风力造成的倾斜现象,给过往司乘带来安全,大大提升了道路形象。2014年,对应硬基础和软基础两种型号的“道路标志标牌固锁装置”获得了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有了这次成功的试水,李新和工友们就此尝到了革新的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李新创新工作室”刚成立时不足20平方米,在狭小的办公室里,有激烈的讨论、钻研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更留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印迹。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节约和降本增效成为时代的要求,李新的研发视野更多地瞄准了既提升施工效率,又降低养护成本。

        他们取得的桥梁“伸缩缝清理装置”专利成果,改变了传统人工作业方式,解决了伸缩缝清理作业效率低下、质量难以保证、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专利产品大范围应用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其桥梁“横排水管疏通装置”,能够及时将排水管疏通,减少了桥面积水性侵蚀病害和行车安全隐患。“泄水孔自锁防堵帽”保护泄水孔畅通,减少桥面侵蚀病害和行车安全隐患。

        2013年,工作室成员多次调研、试验,对清扫车吸尘系统加装了吸管和支撑轮,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工作业周期。为了解决遗落在路面的螺丝、铁钉等物品影响车辆通行、造成安全隐患,在清扫车前端安装了吸铁石。而后又进一步改进,将轮迹带吸铁石改进为整车方向吸铁石,吸拾效果比原来提高近4倍。2014年,他们将原有洒水车进行作业喷管改进,既有效抑制了清扫作业造成的公路扬尘,又提升道路保洁形象。

        苟日新,日日新。寒来暑往,“李新创新工作室”开拓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先后研发创新成果14项,5项获得国家专利,完成了6项技术革新,解决了养护一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亲力亲为更能让我们体会到每一份努

 力的价值,让自己的每一步走得更踏实”

        在沧南养护工区,李新先后担任了机械管理员、养护办股长、工区副主任,无论在什么岗位,面对何种艰难任务,都能够冲锋在前、奉献在先,用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技术创新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干成的,需要清晰的思路、创造的思维,需要大量的思考和反复修改。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这是李新的人生信条,李新对工区的设备有一种天生的热爱,哪一个好用,哪一个有毛病,问题容易出在哪,他都熟悉。除了上路巡查的时间,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区的这些养护设备,看一看,查一查,修一修,好多小毛病都在他的手下治好了,粗壮高大的设备在他的手下好像变得听话了,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去年工区新进了一台灌缝机,厂家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过程中,站在一旁的李新看出了门道——灌缝机出胶管头沉重,而且只能平直作业,需要协调工作的人员多。怎么想办法把这些问题解决,李新和厂家技术员探讨,和这些常年在一线施工的工人们商量,几个不眠之夜的思考,终于想出了好点子——在灌缝机后方加装了工具框,一则可以临时放置吹风机,二则放安全锥筒,更关键的是对出胶管头进行了改进,将管头的固定模块调整,改变原来的平直灌缝作业为多方向灌缝作业,不仅提高灌缝效率,又保证作业人员便于观察道路通行情况,保护自身安全。

        通过对灌缝机这“一加”、“一改”,原来需要十个人配合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六个人就能完成,而且用起来轻巧省力,出胶管头实现了全方向旋转,减少了劳动强度。现在大家上路灌缝,不再像以前那样费力了,灌缝机用起来得心应手,施工队的工人们没有一个不伸大拇指夸赞的!

        其实,在李新创新实践中,好多设备改造的灵感都来自不起眼的小事。在清扫车上加装吸铁石就是李新在看到儿子拿吸铁石吸散落的图钉时激发灵感琢磨出来的,经过多次反复安装、试验,效果非常好,避免了过往车辆扎胎。看到喷洒农药的农机配件安装,他又研发了“桥梁三项”清理设备,大大提高了桥梁养护效率,取得了三项国家专利。

        “李新创新工作室”的技改创新活动既顺应了科技发展的大潮流,更满足了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的需要。在他的传帮带下,施工队几乎个个都是多面手,设备管理员高晓杰总是迸发设备改进的新点子;刘晓芳,一名财务会计,在交通引导柱下面加装一个固定的“盘”,用一颗螺丝代替三颗螺丝减少路面破损的创意就是她提出来的。

        这些年来,看到道路安全畅通,降本增效效果显现,带给工作室创新人员们的是收获和感动,创新的过程也让他们体会到集小胜为大胜、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变化。

 ■“我们热爱高速这份事业,

    所以会尽最大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身为养护工区副主任的李新,每天上班时间排的满满的,不是上路巡查路况,就是检查施工现场,指导内业资料整理……吃住在工区的李新终日离不开他的工作室,晚饭后七点至十一点,早晨七点到八点的时间,你可以随时打通他办公室的电话,平均一天五六个小时,几年下来,他比别人多付出了5000个小时。

       这些年,李新巡查里程累计超过10万公里,徒步调查超过千公里,发现和处置病害5000余处。防汛抗洪、除雪除冰、节日保畅他总是冲在前,每逢这时他主动放弃休假,经常加班加点,奋战在一线,圆满完成每一次应急任务。

         男儿有泪不轻弹。回想这几年,父母的70大寿,他没有陪在身边;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12年,他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孩子高考前成绩一直不稳定,爱人埋怨他:“到了关键时候也指望不上你,老师从来没见过你,还以为是单亲家庭呢,你这个做爸爸的不够格!”这些话像锥子一样刺痛着他的心,每当想起这些,李新就会躲进角落,默默落泪。

         一条满载执著与坚持的创新之路,承载了李新和创新工作室的使命和奉献,汗水和智慧,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在“爱高速  做贡献”这条路上,李新和他的工作室正在以勇争一流的信心,为建设畅美高速贡献着“大国工匠”的力量。

来源:河北工人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